UASB池三相分离器
产品简介
UASB池三相分离器的上部有出气管通入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安放在塔体的上面,在气液分离器上端有沼气出气管,在气液分离器的下端有回流管(降液管)进入塔的底部,在塔的底部设置有布水系统。如图一
产品详细信息
图一:



反应器各部分简要说明
(1)布水系统
(1)布水系统
经预化处理后的废水用泵送入反应器的布水系统,为了尽可能减少在污泥床内出现沟流,“短路”等不利因素,良好的布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均匀的布水和良好的混合将为充分发挥IC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性能,提高生化降解速率创造条件。布水系统使进液与从IC反应器上部返回的循环水、反应器底部的污泥有效地混合,同时产生对进液释稀和均质作用。布水系统采用了特别结构设计。
(2)流化床反应室
在此部分,废水和颗粒污泥混合物,在进水和循环水的共同推动下,迅速进入流化床反应室,由于水的内循环作用,废水上升流速较高,使颗粒污泥处于流化状态,更有利于有机物与颗粒污泥的传质,此为高负荷反应区。
(3)**三相分离器
一般**三相分离器共有3层,分离器主要将高负荷区产生的沼气收集起来,然后通过提升管提升至塔顶部的气液分离器,同时也提升大量的水到气液分离器。
(4)深度净化反应器
深度净化室内的污泥负荷较低,属低负荷反应区,由于没有水的内循环作用,因此废水上流速度很慢,颗粒污泥很好地保留在反应器内,进一步去除溶解的COD。
(5)二级三相分离器
通常二级三分相分离器共有3层,其目的是能更有效的实现沼气、水、污泥的分离。
(6)气液分离器
气液分离器用于有效的实现沼气和水的分离,安装在反应器的顶部,一般反应器容积较大时采用4个分离器。
UASB的由来
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重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发明了三相分离器。使活性污泥停留时间与废水停留时间分离,形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雏型。1974年荷兰CSM公司在其6m3反应器处理甜菜制糖废水时,发现了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即颗粒污泥(granular sludge)。颗粒污泥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以UASB为代表的**代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还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UASB的启动
1、污泥的驯化
UASB设备启动的难点是获得大量沉降性能良好的厌氧颗粒污泥。*好的办法加以驯化,一般需要3-6个月,如果靠设备自身积累,投产期*长可长达1-2年。实践表明,投加少量的载体,有利于***的附着,促进初期颗粒污泥的形成;比重大的絮状污泥比轻的易于颗粒化;比甲烷活性高的厌氧污泥可缩短启动期。
UASB设备启动的难点是获得大量沉降性能良好的厌氧颗粒污泥。*好的办法加以驯化,一般需要3-6个月,如果靠设备自身积累,投产期*长可长达1-2年。实践表明,投加少量的载体,有利于***的附着,促进初期颗粒污泥的形成;比重大的絮状污泥比轻的易于颗粒化;比甲烷活性高的厌氧污泥可缩短启动期。
2、启动操作要点
(1)*好一次投加足够量的接种污泥;
(2)启动初期从污泥床流出的污泥可以不予回流,以使特别轻的和细碎污泥跟悬浮物连续地从污泥床排出体外,使较重的活性污泥在床内积累,并促进其增殖逐步达到颗粒化;
(3)启动开始废水COD浓度较低时,未必就能让污泥颗粒化速度加快;
(4)*初污泥负荷率一般在0.1-0.2kgCOD/kgTSS.d左右比较合适;
(5)污水中原来存在的和厌氧分解出来的多种挥发酸未能有效分解之前,不应随意提高有机容积负荷,这需要跟踪观察和水样化验;
(6)可降解的COD去除率达到70—80%左右时,可以逐步增加有机容积负荷率;
(7)为促进污泥颗粒化,反应区内的*小空塔速度不可低于1m/d,采用较高的表面水力负荷有利于小颗粒污泥与污泥絮凝分开,使小颗粒污泥凝并为大颗粒。
UASB池三相分离器位置图:
UASB池三相分离器位置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