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力争2010年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巢湖(上)
合肥市,居皖之中、紧邻巢湖,是我国惟一的滨临五大淡水湖的省会城市。为保护好母亲湖巢湖,合肥市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手笔、大投入,在城区开展一场****的治污运动:污水处理厂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大型工业企业从强制治污到主动治污或搬出市区;从单一的治理污水到立体治污、防污……2005年至2008年,这个市工业增加值从292亿元激增到609亿元,而工业废水排放量则锐减70%。
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合肥市仍坚持环保投入不减少,将水环境治理与路桥工程、民生工程并列,纳入重点大建设范畴,2009年全市计划安排38亿元用于环保投资,接近于“十五”期间环保总投资量,力争到2010年,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巢湖。
对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环评 合肥“不要有污染的GDP”
多年来,受高磷地质、水体交换能力下降、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及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等因素共同作用,巢湖水体呈现中度至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合肥市经济跨越式发展背负着比其他城市更重的环保压力。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多次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重要特征。我们一定要像抓医保社保那样抓环保。”
为确保城市总体发展在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框架下,合肥市严把环保“**关”,对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做环境影响评价,在产业定位、排放总量、污染处理率等大方向上设定规范,避免盲目招商引资,力促产业升级。截至目前,全市10家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完成规划环评。
根据规划环评,合肥市对影响城市整体环境的老企业或大力补贴技改、治污,或一举关停、搬迁。马钢(合肥)公司过去日排废水量达10万吨,占合肥市污水排放量半壁江山。在合肥市财政补贴下,这家企业先后投入1.1亿元上马污水治理及回用设施。如今,站在这家企业的排污口处,过去的“滚滚黄龙”早已不见,一道闸门拦住了污水,延伸向南淝河的排污沟渠一片干涸。马钢公司动力厂过险峰厂长介绍,现在企业一年*多开闸补换5万至6万吨水。受益于污水回用,他们生产一吨钢材耗新水量由2006年的48吨降至3.8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对其他几家大型老企业,合肥市也拿出“六亲不认”的勇气。如安徽氯碱化工集团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实现COD减排40%以上;而合肥煤气制气厂、江淮化肥厂等污染大户则先后被关停或搬迁。目前,合肥重点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2008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93万吨,比2005年下降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