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文化部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文化部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新华网合肥5月19日电(记者王立武)正在安徽黄山召开的国内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讨会上,文化部要求各省(区、市)高度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并纳入工作日程,进一步理清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思路,完善保护规划的制定和保护工作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和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调动民众参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的积极性,以**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入开展。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整体性保护、可持续性保护的重要方式,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讲话中指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首要工作是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形态进行确认和构成其文化生态关系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特性分析,然后进行科学的区域划定;**,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者,是构建和调适文化生态保护区各种关系的主体。因此,尊重民众对文化权益的诉求,是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的基础。
       在已命名的闽南、徽州、热贡和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规划纲要中,既要有制定各自实验区总体保护规划的内容,也要有制定分类和专项保护规划的内容。其他已经初步制定了保护规划的地区,要积极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尚未制定保护规划的地区,要以规划纲要为基础,抓紧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

       周和平说,当前各地必须建立健全保护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组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统筹协调各有关行政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是保护区建设的牵头单位,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组织专家在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各地还要在保护区内建设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展示中心、传习所、传承基地,广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教育工作,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课堂、进校园,使青少年了解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技术学校或高等院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后继人才;利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公众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

       各级文化部门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保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主动与有关院校合作,在有条件的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立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拟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地方,要组织专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把握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内涵与特点,对特定的区域文化或民族文化形态进行研究,选择合适的特定区域,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规划纲要,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提出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