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站异味点源基本情况
垃圾转运站设有垂直式垃圾压缩机。垃圾运输车将收集来的垃圾卸至料仓内,之后垃圾通过传送带送至压缩锤底下的垃圾槽进行压缩减容,输送过程为密闭进行。垃圾槽放置于料坑内,垃圾压缩完后垃圾槽被提升出坑外装车运往***终处置点,不作业时坑上盖有盖板。
垃圾转运站主要恶臭点源为垃圾压缩坑,该坑内长期存有一定量的垃圾渗沥液,恶臭气味严重,垃圾压缩的过程中也大量恶臭气体从此处散出,再通过未密闭的门窗散发到站外环境中,不仅对站内工作人员造成刺激,也对周围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废气密闭及收集方案
(1)密闭方案
1)垃圾转运站主体车间为封闭式设计,对车间所有门窗的密封系统进行维修、更换,加强密闭效果,通过风机的抽引室内形成微负压,臭气无法外泄;
2)重点针对有垃圾运输车进出的大门,采取“风幕+机械密封门”的模式,将大门更换为机械密封门,并在门上方安装风幕机。垃圾车进出及转运站作业期间开启风幕机,利用空气幕将恶臭气体阻隔在转运站内,不致外泄影响外部环境;非作业期间停止风幕机、关闭机械密封门,利用机械密封门的密闭效果阻隔臭气,减少风幕机运行能耗。
垃圾车进出大门密封方案示意图
(2)收集方案
针对恶臭气体集中散发的垃圾压缩坑槽,设置管道式恶臭气体收集装置,收集装置沿地坑内壁设置,为顶侧吸模式,将垃圾渗沥液及垃圾压缩过程中散发的恶臭气体收集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处理系统集中净化。
收集装置结构简单,不影响垃圾压缩作业;顶侧吸式机构集气效果好,大部分恶臭气体均能被抽吸走,不再扩散至车间环境中。

收集装置布置示意
不作业时封闭的垃圾压缩坑
废气处理工艺介绍
废气基本情况
垃圾转运站在转运站运行过程中,垃圾料仓、压缩槽等处逸散出大量的恶臭性气体,为保护员工身体健康,改善站内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营造绿色环保的生产环境,需对转运站恶臭气体进行收集处理。
根据检测分析及类似工程经验,该站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恶臭气体主要有氨气(NH3)、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甲硫醚((CH3)2S)等。
进气标准
废气可燃气浓度≤ 25%LEL,TVOCs≤ 300 mg/m3,臭气浓度≤ 8000,温度≤40℃。
排放标准
本项目气体采用负压收集方式,排放采用15m高排气筒。处理后废气排放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工程设计排放标准
序号
|
污染物
|
排气筒高度
|
排放量,kg/h
|
1
|
臭气浓度
|
15 m
|
2000(无量纲)
|
2
|
非甲烷总烃
|
15 m
|
120
|
废气处理工艺介绍
针对恶臭气体中污染物质及其特性,结合公司的工程案例经验,本项目恶臭气体处理工艺确定为“丝网过滤器(预处理)+低温等离子体裂解氧化(主处理)+深度氧化床(深度处理)”。如下图所示:
恶臭气体处理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说明及特点分析:
恶臭气体处理模式:该模式用于垃圾转运站正常运营时段。
(1)首先,设置收集装置对垃圾压缩槽等臭气产生点源进行收集,将绝大部分恶臭气体有效收集通过管道输送至处理系统。
(2)之后恶臭气体进入丝网过滤器进行预处理,将��带的粉尘、水分等进行初步去除,减少对等离子的干扰,降低等离子能耗。丝网过滤器设置冲洗系统,可定期进行清洗。
(3)预处理后的废气进入低温等离子体氧化裂解设备(**产品),通过等离子体设备产生的高能电子直接轰击将污染物降解,高能电子能量远高于恶臭污染物的键能,从而将恶臭污染物结合键打断,对污染物完成裂解过程,裂解产物与空气中的氧及产生的氧离子等结合为稳定的、无污染的化合物,如CO2、H2O,恶臭气味得到去除。
(4)***后废气经引风机进入深度氧化床(**产品),气体在等离子体反应器中停留时间极短(小于0.1秒),生成的碎片粒子与羟基自由基、活性氧等自由基来不及反应,因此,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后面配套深度氧化床单元,使碎片粒子和活性氧、羟基自由基充分反应,以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物和臭氧的目的。同时废气中的**、病毒被迅速灭活。
(5)处理后达标的尾气排入15.0 m(以地面为±0.00 m)排气筒高空排放。
-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与产品质量。
-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为注册会员自行发布,若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存在争议,平台将会监督协助处理,欢迎举报